脑残时代看艺术品

图片为:交互视象——2013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

  现代人生活的过于功利,功利的活法似乎是中国人的传统。求雨的拜雨神,求财的拜财神,想金榜题名的拜文曲星大神——完全是“按需拜神,多多益善”。《重说中国近代史》里面谈到中国的传统是“多元信仰”,各种神一起拜——大户人家要请人做法事时,往往会请一对喇嘛、一对和尚、一对道士、一对尼姑,这就叫“四全”。有四对,这样才觉得气派,这些请来的宗教人士也不会因为彼此念的经不一样就起冲突,就各念各的,相安无事,非常和睦。

  我想这跟民间传说从来只提拜神如何如何有好处,从不提是否有坏处大大相关。而更少听说有人总结拜了 A 神能不能再拜 B 神,先拜 A 神好还是先拜 B 神好之类的问题。人们自然而然愿意认为拜神是毫无“副作用”的。可既然是“按需拜神”,名曰拜神,实则求利,拜的越多,求利越多,地地道道是“利欲熏心”。

  人一旦变得利欲熏心,就是求利上瘾,跟赌徒、酒鬼没有本质区别,都是“陷进去”的非常状态。人在这种病态下生存,肯定会遭遇各种奇葩的事情。从古到今的发展趋势是直白化,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如此,从拉丁文到英文是如此,从按需拜神曲折求财到要房要车只求包养亦是如此。这个年代,这个网络,表哥房姐,粪青屌丝,公知五毛,小贩城管。我无需横竖睡不着,我无需仔细看上大半夜,我无需看到字缝里面去。因为细看与粗看,都是两个字——脑残。

  脑残时代,每天身陷这些俗人俗事之中,需要时常调整状态,免得自己不知不觉迷失其中。对我来说,参观艺术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。艺术品是艺术家创造力的体现,通过观察艺术品,发掘其中的新思维、新角度,如此一来身心得到触动也就不至于陷入病态的俗。看懂一件艺术品,就像发现一个新世界。唯有如此,才能抵抗当今世界各种俗不可耐又奇葩的事情。这有点像成天生活在僵尸堆里,你怎么防止自己不变成僵尸呢?必须时常吃各种抗毒素。艺术品就是抵抗世俗之毒、脑残之毒的良药。

  病毒会变异,但这种抗毒素不会失效,因为艺术品的变异比病毒还快!艺术家本来就是要创造,所以不断会有新品种出现。更妙的是艺术家在表达相同的东西时,各自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。正如古龙谈武侠小说时所写:“纵然是同样的故事情节,但你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,写出来的小说就是完全不同的。”艺术家的想象力源源不断,欣赏者的感悟就能绵绵不绝。

  当然,凡事都有代价,越是诡异的创造,也就越需要费心思才能看懂。而且现在的艺术创作绝不仅仅是绘画、雕塑,更有通过影像、声音和互动装置等多种媒介呈现的。有的作品,单单其呈现形式就能让人感到匪夷所思。但对于爱好者来说,这些挑战本身就是乐趣,不投入其中的人万难体会。只看《小兵传奇》的人,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看懂《我的名字叫红》是何种感觉。